教研广场

登录

隆德一小数学课程社区

活动通知
  • 课题研究

    怎么上好一堂课

    怎么上好一堂课 教师实用技巧。我们不提倡任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因为“教无定法”,但教学又必须有“法”—— 即教学所必需共同遵循的规律。 依据课本,超出课本 1.必须以大纲和教材为“本”,不能随心所欲,开无轨电车。 2、但又不能囿于课本,而应对课本进行加工提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加深加广。 包括: ① 讲出学生通过自学阅读仍体会不到的内容,发掘课本背后和字里行间蕴藏的奇珍异宝。② 讲出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要有见地,有升华处,从而引导学生超出课本达到新境地。 疑始疑终 按对立统一观点,教学过程应是解决矛盾的过程,教学由矛盾始,到矛盾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向前发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授课一开始就应提出一个鲜明的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引起矛盾,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引起注意,逼使并诱导学生的思维“入路”。然后再进行讲授或谈话、演示、实验等等来解决矛盾。 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问题,一可使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二可激发新的求知欲,三可收到“欲知后事且听下回”的余味无穷之效。 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密度 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就是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水平”的过程。所谓适当的难度就是处于“最近发展区”水平的知识。难度一适当,就能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智力的发展。 在难度的把握上,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对高难度的内容,要化难为易,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教。 ② 对较容易的内容,要从不同角度以及在和其它知识的联系中找出隐藏在内部的本质、精髓。 ③ 复习旧课,不能简单重复“炒冷饭”,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加强系统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适当的密度即适当的容量。必须充分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足够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否则,教学过程松散、拖沓,不仅浪费时间,还使学生注意力涣散,抑制学生思维活动,影响学习积极性。 教学要博而精 “量”的积累才能引起“质”的飞跃,博大方能精深。广征博引,拓宽视野,把基础打厚打实,才能使学生学深学透,才能攀高峰。 “精”即指对大纲、教材规定的主要内容要理解其精髓,掌握其精华。要讲得精到,用语精炼,有点睛生辉的功力。 浅者深入,深者浅出 对浅显的内容: 深入开掘,不要停留在知识表面,而要揭示其内涵。 对深奥的内容: 将难点解剖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组成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阐释。 具体问题抽象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对于具体的内容要加以综合、归纳、概括,上升为规律性的、抽象的概念。 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加以分析、解剖、比较、举例、演示、实验,具体化为学生容易感知的事物。 温故知新 在复习过程中引入新知,使温故与知新水乳交融,既强化了旧知的印痕,又激发了学习新知的欲望。 同时,教师要严格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态度,及时评分,以督促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布鲁纳提出的“发现法”对开发学生智力极有价值,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要注意: 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学习现成的结论,而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推理、判断的思维过程,探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制作过程中亲自尝试思维的飞跃。 基本知识必须化为熟练技巧 列宁说:“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得越深刻,掌握得越巩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就越快、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强,正所谓“熟能生巧”、“巧中出奇”。 因此,教学中必须把最基本的概念、定理、法则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讲解、练习,直至烂熟于心,成为构成学生智力的基因。 教学过程始于课内终于课外 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全部。教师在课外还必须通过批改作业、个别辅导、与学生交谈等工作才能最后完成教学任务。 若上完课即走人,课外不与学生接触,不主动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也就是不把课堂教学延续到课外,那么,课上得再“漂亮”也决然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布人: 石海霞 143

    2023-04-14 17:23:41

  • 集体备课

    比例的基本性质

    认真备课

    发布人: 石海霞 156

    2023-04-14 17:14:47

  • 集体备课

    比例的意义

    精心备课

    发布人: 石海霞 157

    2023-04-14 17:13:08

  • 课题研究

    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 (一)讲清概念 任何学科,都会涉及到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没有概念,也就没有思路。概念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整堂课的学习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讲清概念”呢? 首先,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是讲清概念的关键。对于一个概念来讲,一般总是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定义。话中不可能每个字都需要仔细分析,都需要学生理解。有些词是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需要教师在讲解时突出;有些词是描述性语句,不是本质属性,可能只需要教师一带而过。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抓住重点。这样学生才能迅速把握概念的实质,理解速度也会加快。 其次,在教学中要思路清晰。定义一个概念的词语不止一个,这些词语有一个先后顺序,或是逻辑顺序,或是重要性不同……概念的定义,都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反复研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的。任何一个字的采用,任何一个词的描述都是经过慎重推敲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材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呈现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能够帮助他们理解的思路,以求得最大的效率。 最后,在教学中语言要到位。语言到位,可概括为“准”、“精”、“慢”三个字。准,就是语言要准确。通俗地讲,概念就是对事物的定义,有时一点点细微差别,就会形成两个不同的概念,定义的也就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教师在讲概念时,务必斟字酌句,来不得一丝误导。精,就是语言要精炼。我们一直提倡“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语言要精炼,用最少的话追求最高的听课效率。如果话多了,也就意味着给学生的干扰信息会增多,这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慢,就是讲话速度稍慢,注意节奏。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话速度不应该是同一个频率,而应该有快有慢。在讲解概念时,语速应该是整堂课中最慢的。通过不同的声调、速度、节奏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在讲概念时,应该尽量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清联系 教学要讲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性联系。每一环节的教学不可能单独进行,而是作为一个知识整体呈现的。作为教师,千万不能离开知识系统进行“真空而孤立”的教学,而应该结合以往的学习,结合学生的经验,紧密围绕知识线索讲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清楚把握完整性的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清楚了所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进行完整而系统的学习。反之,学生的学习将是支离破碎的,没有系统性的,无益于学生发展。 (三)讲清作用 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好动、好玩、自我约束力差……这些特点使得大多数孩子的学习往往不具有主动性,没有内在的学习需求,而需要老师或家长督促。这种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孩子们体会不到知识的价值,从学习中得不到快乐,于是会产生思想上的惰性,放松了自己的学习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失去了学习的价值。 从知识本身来说,如果在呈现过程中让孩子们意识到其中的价值,意识到对他们今后发展的作用,那么部分孩子会产生自我学习需求,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得学习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这对他们长大后进行“自我学习”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不能把孩子看作知识的容器,单纯为了知识传授而进行教学,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当他们明白了某项知识的作用后,大部分孩子会产生学习需求,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发布人: 石海霞 152

    2023-04-14 17:07:17

  • 课题研究

    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

    发布人: 卜弢 153

    2023-04-14 16:32:35

  • 专题活动

    学习学习

    学习

    发布人: 卜弢 149

    2023-04-14 16:30:31

  • 专题活动

    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

    发布人: 卜弢 146

    2023-04-14 16:29:43

  • 集体备课

    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

    发布人: 卜弢 152

    2023-04-14 16:29:27

  • 集体备课

    学习学习

    学习

    发布人: 卜弢 150

    2023-04-14 16:28:53

  • 课题研究

    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发布人: 安粉粉 156

    2023-04-14 09: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