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广场

登录

利通区扁担沟中心学校中学部课程社区

混合式教学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浅析

2023-04-12 11:31 发布人:李华 503

摘要:根据《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行)》对在线教学质量的评价理念,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还存在“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单一、考核办法缺失、体系设计不完整等现实问题。结合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实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基于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了客观、有效、实操性强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质量;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体系

2020-06-30,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未来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将更加注重以“过程+结果”为导向的评价原则,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学生的进步幅度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达到针对不同教学主体,贯穿完整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的目标。然而,现阶段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及考核基本沿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模式,即“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单一、考核办法缺失,未能有效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目前,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的相关文件精神,国家教育部门于2020年3月正式发布实施《在线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试行)》,成为教学质量评价及考核的提纲挈领。但对于大中专院校尚不具备普适性。因此,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及考核机制尚未完善,探索符合学校、学科特点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考核机制已势在必行。本文就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提出的新诉求,挖掘线上线下教学质量评价主体、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分析、反馈等实践方法,探析重构了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给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以期对高校推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对教师能力的新诉求

1.1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飞速提升,慕课、金课等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构建,新型教学形态不断冲击着高校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组成一个整体,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目前,国内外对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混合式教学内涵的界定[1]、关于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的研究[2]、关于混合式教学学习模式的研究[3]、关于混合式教学平台建设研究[4]4个方面,而在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及考核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通过对国内外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梳理,可发现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的定性评价研究较多而定量评价研究较少;参与调查、评价的主体以学生和教师居多,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单一、界限模糊、不可量化且难考核;线上线下实施独立评价,评价数据难以实现不同评价方式间的相互继承。

1.2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及教学质量评价的新诉求

混合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要将“互联网+”平台和信息技术等创新应用到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同时,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诉求。增进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构建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及考核新机制。激励引导教师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探索适合本学科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与效益。

2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重构

2.1混合式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确定

本文探索将教学评价主体从单一的督导专家、学生,逐步拓展到学生所在专业的同行教师等教学直接或间接参与者,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评价”的教学质量监控与量化评价机制。在督导专家评议、学生打分评教的基础上,增加教师自评和同行互评。督导专家和学生主要按照一定的评教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定打分,主要采用量化评价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教师自评是教师对照课程标准及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主要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分析优缺点,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同行互评则依据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试讲、互讲等形式展开,主要采用质性评价方式作出评价等级,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定性评价缺乏科学性等现实问题。

2.2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指标确定

对于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指标,本文主要从教的评价、学的评价、课程资源评价、学习准备评价4个方面开展,以期实现教师讲授少而精、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同伴之间合作讨论学习、最后教师个别化指导答疑的轻松式教学。具体评价指标包括4个方面。2.2.1学习准备状态。即对学习工具的准备和学习前置知识准备的评价。在“互联网+”时代,物联网、智能化、信息化三者合力,已经将传统的学习方式颠覆,学生除了可以利用纸质的教科书和课程资源以外,更多的可自主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工具进行课前前置知识的充分准备。常用的学习网站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超星移动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等,均拥有超过百万册电子图书、中外文献,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各种学习APP也可有效管理学习资料,提供多种格式文件的管理、阅读、记录笔记等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学生可实现对课前前置知识的广泛获取、兴趣阅读、充分准备。就教学质量评价而言,学习准备状态评价必不可少。2.2.2课程资源支持。由于线上课程平台多,课程规模庞大,学生甄别能力较差,费时费力,教师需优选网络课程资源,发掘或自制优质的适合本校学生的网络课程、微视频、MOOC或SPOC课程,将导学单或自主学习单及时、便捷地推送给学生,从而为学生明确、高效地进行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2.2.3学习状态。不论是线上、线下还是混合式教学,教师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评价过程组织的有序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线上线下讨论的互动性、学习指导的针对性、难点突破的有效性这些方面都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而,学习状态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2.2.4学习效果优质教学课程必然是目标达成比例高、学习氛围好、反馈矫正及时做,因此,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成为质量评价指标中的有力保障。表1为本文拟设置的混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以及20个评价要点。

2.3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构建

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过程,不但在教学活动中需进行教学评价,更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互动的整个环节,需形成总结性评价结果和过程性评价结果,应该以“过程”性评价结果促进“总结”性评价结果的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具有4大教育功能:精准测量、分析诊断、描述解释、激励反馈。基于课堂及时评价的反馈性数据,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基于阶段教学测评的形成性数据,寻找教学的阶段性成效。2.3.1数据采集。数据是度量学习经历与结果的关键指标。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是数据缺失、采集数据片面、处理数据单一、解读数据薄弱。本文提出的基于大数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中数据采集呈现多样化,获取途径主要有在线教学录播系统、在线教学测评系统、在线网络课程监测、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通过这样的数据采集方式可有效解放现有人力,成功地将教师从单一线下繁杂的数据录入中解放出来,实现全样本、大范围、深层次的多维度、多指标的高效、定期、持续数据采集。2.3.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强力的数据支撑和依据。针对数据采集中得到的数据信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全面分析。首先,用类SOL语言进行多维度统计,另一种是用数据挖掘的相关工具实行监督学习与无监督学习,并借助Mahout工具诊断教学质量。对课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从数据采集机制中筛选出有效的数据,减少数据冗余项的干扰。其次,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数据分析的主要任务,选择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关联规则[5]。再次,选择层次结构模型:最高层为教学目标;中间层为学习准备状态、课程资源支持、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评价指标;最低层为各评价要素的补充方案,并将已经确定的不同层次的各因素两两相互比较,采用相对尺度,按其重要程度进行等级评定,构造成对比矩阵,判断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找到规律,从而为每项数据设置一定比例的权重。最后,根据所给定的权重构筑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形成教学质量评价分析报告。2.3.3结果反馈。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可推动教学评价结果变成具体的实施改进方案,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线下教学学生学习效果反馈渠道一般是将学生的作业、测验、实验报告批改后反馈给学生;学生评教则是通过简单的调查问卷,反馈形式单一。大数据驱动下的混合教学模式中,数据采集及分析充分借助各种线上教学质量反馈平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线上学习效果进行监测。基于课堂评价的反馈性数据被及时、有效地收集、整理,形成统计、对比图形等可视化的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形成完整的建议报告及报告分析反馈至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实现实践教学中问题清晰化、整改及时化、管理精细化、决策智能化,加快学校质量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品质化进程,将信息利用的效能充分发挥,保证信息反馈机制有序运转,有效提高混合教学质量。此外,结果反馈数据可向手机移动端、微信公众号信息推送,有效增强结果反馈机制公布方式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扩展反馈机制的渠道,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3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改革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增进大数据信息技术与教育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是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笔者将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探索、改进、丰富和完善,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